2023年5月10日

萬海落入虧損

萬海落入虧損, 紀錄一下.
真正的利益可能都是要從虧損, 而後只轉虧為盈, 的幅度.
所以當初我應該要等待到萬海 "虧損", 再投入資本.

才是 "投機", 也才是一個 "好機會" 來介入股價.

記得記得記得 : 
投機就是要投資本進去一個 "機會", 對於 business model 已穩定的公司來說, 
最好的機會就是 "轉虧為盈" 的位置.

p.s. for 正新 / 東陽 ...... 應該都可以做如是觀
p.s. 2 for 台化 / 南亞 / 東聯 / 亞泥 ...... 等等, 似乎也是這樣
p.s. 3 當然還有中鋼 / 裕民

2023年5月3日

今年錯失的幾個題材 - 汽機車, 碳權, 軍工

今年錯失的幾個題材,應該要想到,卻沒有想到的,該反省。

1. 汽機車, 中國解封之後,最大的補助雖然退場 (於 2022 年底), 可是畢竟疫情復甦後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買車,於是今年的 東陽 (已出清), 還有 三陽 (早在前幾年便已出清) 都大漲, 這個題材應該要在事先可以想到的, 卻沒有想到或者想到了沒有堅持 (東陽),可惜。

2. 碳權導致 紙類股 大漲, 碳權已經看到張大哥放臉書好多年了, 也陸續看到各國一直在重視, 直到今年蔡英文總統宣示台灣也要弄好碳權交易平台, 才終於大漲. 而漲的當然就是以前種很多樹, 早已有各種碳權憑空握在手上的各種紙類股, 如華紙. 

這一題也是沒有疑問應該要可以事先想到的, 沒有想到, 該打屁股。

3. 軍工 - 全世界尤其是德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都在努力削減軍火與國防, 結果俄烏戰爭一打, 各國發現庫存的軍火根本不夠, 西歐的軍火庫彈藥都打完了, 烏克蘭的彈藥還要跟南韓進口. 於是 25 家軍火商也跑到台灣來找合作夥伴. 

接下來十年因應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, 可能各國都會開始大力採購軍火, 所以這個軍工產業可能也是未來的方向之一。

這一題我事先有想到可能的走向是 "鋼鐵股", 可是差一步, 沒想到 "軍工", 該打屁股 again.

附註:蕭大的事先構想

2019 推測貨櫃航運
2021 推測電信
2022 想像發電廠 (有中, 可惜沒有找到股票來買, 其實當時最好的就是買回台汽電)

這幾個都有中, 未來呢?
要找便宜,現在還沒有人發現,最起碼散戶還沒上心的產業。

有幾個可能的方向是:

a. 大財團股,不受世界國際趨勢影響
b. 面對美日封鎖日緊, 山多人多的中國肯定缺糧 (最近好像就在填河還耕? 計劃), 這個有甚麼可能的發展?
c.沉寂 20 多年的台灣, 可能如同當年香港位於民主與及權的衝突地帶, 並在各路人馬角逐下, 導致經濟大爆發.

還有其他如人口老化、大通膨 ....等等, 可以先從大環節想起, 如果可能或可行, 再想細部實行的方向。

2023年5月2日

將遠傳出清, 大約在 76 元上下 -> 未來需要回頭省視此次交易決定

將遠傳出清, 大約在 76 元上下.


原因:

1. 線型不好, 似乎一口氣跌破原來的上升趨勢線 (just 1 day, from 78.9 -> 76.5 ?)

2. 比較重要的是這個原因, 因為雖然進入 5G 時代, 電信業有可能會賺錢, 但是其行業屬於特殊管制,  可能會有價格上限, 所以雖然重組後榮景可期, 但畢竟不會 海運中的貨櫃航運一樣, 運價無上限.

3. 另一原因就是目前持股達 8 成以上, 似乎沒有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, 而且算一算, 遠傳最多從 76 漲到 88 ? 這個幅度只有 15% 上下, 似乎不需要等待. (比較一下如果將這筆錢 近 400 萬全額投入建新國際, 建新只要從 50 漲到 60, 便已有 20% 的漲幅, 而且比遠傳似乎更為穩當.)


當然, 這次的操作打破了一個一直已來的想法, 舊式應該要以 "消息面" 為主, 目前關於遠傳的消息面沒有甚麼變化 (當然蕭大認為, 未來星鏈技術會影響 5G 地面基地台? 我是覺得不太會), 卻做出了全額出清的決定, 這個決定未來似乎需要再回頭檢視對錯.


股市應該是「消息面總和的計算機」,而非「價值衡量的精準工具」;也就是說,股市中股票的價格,是由於市場中的人類,聽到了各種「消息之後」,或快或慢,去對手上的股票做賣出或者是買進的動作(當然有的人聽到消息會動作快,有的人則需要一段時間後才會有所動作),這些「聽到消息以後所做的動作」,就會對股票的價格有所波動。


所以應該要在「消息最慘」的時候買入,因為此時價格最低;而要在「消息最好」的時候賣出,因為這個時候明顯價格是過高的。


因此又可以延伸想到,如果後續還會有好消息,那可以等;除非是整個市場都沸騰來搶這檔股票,那就很難再創高峰了(如同鬱金香狂熱或者是台積電狂熱或者是航海三雄狂熱那樣)。


而反過來想,如果後續「還可能有壞消息」,那就可能需要再緩緩;除非,整個壞消息來都打不到這檔股票的價格,表示中這檔股票完全握在一群不會動的人手上,那就「易漲難跌」了。(不過 again,需要考慮到,某些人對『消息』的反應是慢的,可能這個月的消息要等到下一個月才會慢慢反應賣出,又或者是大戶需要一段時間出貨以免影響價格;所以最好是看三個月,或者是一年以上,這個消息的總和反應才會準。)


所以,這一次關於遠傳的賣出出清,並沒有考慮到消息面,完全是依照整體資金配置,加上線型,加上一些想要翻倍的考慮而做出的,故,此是需要回頭省視的一次行動。


股市中最重要的就是決定,決定是可以賺錢或者是賠錢的分水嶺。


又,股市中最重要的兩個基本功,一是「讀報」,二是「交易紀錄」,需要每天執行,加油,我。


註記一下目前資金分配:


萬海 = 23.8%

建新 = 38.4%

現金 = 33%


2023年4月27日

加碼 5 張萬海 at 63 - 64

不太好, 因為大家都說萬海不好, 連獅公李永年也說未來貨櫃不好;

最近跌一大波到 62 應該是因為前陣子台積電下修 下半年的財測預期與資本支出


讓大家想到, 消化庫存與景氣回溫, 似乎還要很久很久, 

所以貨櫃相關也跌一大波. ( 沒有貨運出國了 


但是反過來想, 此時或許是最悲觀的時刻, 

雖然美西美東線 上海 SCFI 等陸續止跌甚至有點微幅回升, 

但貨櫃股票依舊給市場打得很低, 這點看來應該算是 : 市場看很空貨櫃股票吧 ?


如果依照樂觀悲觀理論, 此時似乎應該要大力加碼買進才對.

就是要在大家悲觀, 拋售的時候, 買進並且等待.


「市場看多的股票不要買,

市場看空的股票, 但"可能"未來有扭轉契機的股票, 應該可以買。」

2023年4月25日

撿 10 張萬海 at 66 上下

太想要搬家, 

一時衝動就再買 10 張萬海.


雖然理性上認為目前萬海價格偏低, 

不過不應該衝動行事才對.


而是要「等待某種事件發生」

再大幅買進.


提醒自己, 

應該是「事件投資」


有某些事件發生 ( bad news)之後,再來收購那些被擊倒的股票;

另外,有某些事件發生(good news)造成市場上瘋狂搶購,此時再將股票倒貨出去給那些瘋狂搶購的傢伙。


Timing,depends on incident. 

才是「投機」的正宗新法。

2023年4月20日

撿 10 張萬海 at 68 上下

看到新聞慢慢有些, 4 / 5 月開始貨櫃漲價的新聞

不過航運三雄的股價卻一動不動, 


似乎可以推測, 

此時市場對此貨櫃三雄依然是悲觀的態度, 

所以有好消息, 卻依然不買單, 買入股票來推升股價.


在此時應該可以持續購入, 

等運費漲價新聞 (好消息) 一出來, 股價卻有立即的波動時, 就不要再多買了.

2023年4月12日

撿10張萬海 at 68 上下

買入理由 :

1. 前一陣子萬海公佈配息只有 5 元, 市價大跌從 78~80 跌到 68 上下, 盤整了一兩個月.
2. 四大航運指數 / SCFI 上海貨櫃運費 指數小漲, 似乎快要從谷底翻揚?
3. 景氣燈號連四藍燈, 所以......似乎可以開始買進?
4. 上次聽郭正亮講有一個朋友擲了 40 的聖杯, 說下半年可能會有大事發生, 可能是 ...... 美國支持不下去烏俄戰爭?所以向中國示好,兩邊和解?(所以民進黨沒辦法在賣亡國感吸票

Anyway, 怕貨運指數漲上去, 股價也上去了, 小買 10 張看看.....

*再提醒一次自己, 上次沒甚麼「事件」, 就買了幾張萬海, 沒事買股票, 是錯誤的.
應該要有一個明確的, 壞事發生, 然後等他發酵很久之後, 股票低盤, 再來買.
要有「事件」, 再來進出, 不要沒事手癢買入股票.

**記載多了事件以後, 可能就會知道, 那些事件之後是可以買賣股票的, 而哪一些不能. 長期下來才能篩選進出法則.

2023年3月14日

上週撿了幾張萬海與建新國際, 單純手癢, 果然錯了.

上週撿了幾張萬海 (80元上下) 與建新國際 (46.5元上下), 

但其實沒有甚麼買入理由,單純就是手癢,看到其他股票在漲。


沒想到這週就爆發美國的矽谷銀行倒閉危機,造成有可能銀行連鎖倒閉風暴;

再加上萬海去年 (2022) 賺了 eps 33元,可是只敢發出 5 元的股利;結果今天開盤就吃了一根跌停板。


下次還是不要手癢來買股票,

要有明確的「連續事件」發生造成某種程度的「氣氛風聲鶴唳」,再來買。


哭,再學習吧!

2023年2月13日

將東陽賣出絕大多數 at 43, 保留現金

將東陽賣出絕大多數 at 43

為了保留現金,以備後續萬一大跌的可能性;


自從過完年後,華爾街開始猜測聯準會可能會降息,雖然聯準會從未鬆口,但從一月底到二月中的氣氛明顯感覺到較為輕鬆,並看到美國 Feer & Greed 指標已經過熱,所以想說降低一點持股比例,將東陽賣出絕大多數,保留現金 31%,以備後續如有大跌 or 回檔,還有力回擊。


目前主要持股剩下:


建新國際:31.9 %

遠傳:20.9 %

萬海:10.6 %


其他現金:31.6 %


此外,應該要嚴格要求自己每年的進出次數,

希望不要超過兩買兩賣,甚至每年只做一波大的,就可以休息的地步。


加油,對自己說。

2023年2月7日

兩個投機基本功

一是天天讀報,才能知道「氣氛」與「動向」。

二是要做交易記錄,才能復盤,知道自己心緒控制的毛病到底在哪裡。

沒賣到東陽,似乎需要等待「賣出時機」再賣。

一個閃神,都沒賣到東陽;

不過想了一想,似乎需要等到「賣出時機」再賣,或許較佳。


所謂「賣出時機」是:大盤過於樂觀的時候。

而「買入時機」是:大盤過於悲觀的時候。


先看「大盤氣氛」來決定是「買入」或者是「賣出」或者是不動;

再來挑選應該對甚麼個別股票下手,這是一般人不懂得的操作方式,因此更值得逼自己習慣這種方式。(99% 的人賺不到錢,所以方法肯定是 99% 的人無法進行的方法)


來實驗一下好了,今年。

兩個目標:


一,按照大盤氣氛,再選擇買入或者是賣出甚麼股票。

二,嚴格訂定:一年只做一兩波交易。

(兩次買入或者是兩次賣出,之內,最好是只做一波)


等年底再來檢視自己的買入、賣出的記錄,看看有沒有做到,心癢手癢仍不下手的地步。

加油!

2023年2月3日

開始賣出 東陽

觀察了一陣子,台幣一度貶到 32 上下的時候,我沒有賣出東陽(那個時候東陽最高 55 元上下)

現在在 42 ~ 45 久盤了一陣子,「利多新聞連發」,卻也沒有甚麼實質的股價表現,感覺有點危險。

加上聯準會 釋出 鴿派訊息*,感覺會進一步帶動 美金匯率走貶。


且,另一方面,當初如果單純看好 AM 市場的話,不如買 耿鼎 表現更好,不應該買較為溫吞東陽。

雖然今年過完年後,汽車市場感覺有翻揚(配合 TESLA 從谷底翻揚),不過似乎 裕隆 更受歡迎。

種種考量下,認為東陽後面即使還有一波(45 -> 60 ?),但也沒有「翻倍」的效應了,不如果斷賣出,尋找其他更好的、有「翻倍」潛力的股票。

蕭大金句:「只買有翻倍潛力的股票,這樣雖不中亦不遠矣,即使沒辦法賺到翻倍,至少也有三成吧!」


* FED 二月會議

https://ctee.com.tw/news/global/799590.html

2023年1月18日

買入萬海, 價格 74, 佔比 10.9%

2023/01/17, 買入萬海, 價格 74, 佔比 10.9%

原因:大盤似乎已落底(有報導說 90% 以上美國分析師認為美國 2023 年必定衰退), 籌碼歸宿穩定, 所以可以開始選股, 又這其中以萬海最優, 因為其股價波動似乎較小 (其實蕭大在前一波 68 元時便已購入), 後續雖然有許多壞消息, 但似乎已經影響不到股價。—此段參考蕭大說法。

另並記其他幾大持股購入理由:

東陽:從 2022/03 開始陸續加碼,成本約 34 元,當初是看好美國升息所以匯兌收益應該會好,這段理由似乎已經押中,一路漲到 55 元以上,可惜沒出;後續觀察美國車險第一大廠 state farm 改用 AM 零件投保,觀察看看,在美國經濟蕭條(90%分析師認為 2023 年美國經濟會衰退)的情況下,是不是會帶動美國車險業轉用 AM 件?因為窮,所以不能闊手用 OEM 原廠。

遠傳:從 2021/10 開始陸續加碼,成本約 64 元(可惜有次在 74 元時買入,沒事不要亂買股票才對),一開始是因為蕭大看好 5G 時代的來臨或許電信行業會有轉變,再來便是看好電信五雄合併為電信三雄之後,整體產業的獲利提升。

(合併案拖了一年,導致遠傳跌回65上;可惜沒有在遠傳 88 元時後脫手,不過仍持有觀察。)

建新國際:持有最久,成本約略 29 元,等待高雄港與台北港開通後的變化,不贅述。